燕之屋《了不起的匠人4》番外篇:远赴重洋,礼遇金丝燕的馈赠
2019-07-03
傍晚时分,印尼巴厘巴板的景色十分壮观。太阳才刚落山,天空就飘来黑压压的一片“乌云”。一群原本寄居在悬崖峭壁的群居鸟类,从原始森林聚集而归,乘着风力,穿行在一片低矮的云层和绚丽的晚霞之下,伴着繁密的啁啾鸟鸣,浩浩荡荡的队伍归巢了。
它们,是金丝燕。
有人说,金丝燕是一种孤傲的鸟类,一辈子不会落地。或到天际遨游,或去林间觅食,困了累了便挂壁而憩。加里曼丹岛有着广袤的雨林,海边陡壁有湿润的水气,小巧可爱的金丝燕最是喜欢。如今,这群金丝燕却主动跑到人工搭建的燕屋中筑巢,更有人为此跋山涉水、为一碗好燕窝而千挑万选,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来由?本期燕之屋《了不起的匠人4》番外篇,就带你远赴重洋,揭秘金丝燕馈赠背后的故事。
热带雨林建燕屋——“房东”与“租户”的故事
世界有70余种燕子,但能做可食用燕窝的金丝燕鸟巢却大多产自印尼。印尼地处赤道周边,属热带雨林气候,地震和火山活动频发。因为这些难以避免的天灾,金丝燕在繁育期常常主动到村落房屋内“求租”,筑结燕窝作为一家的藏身之所。

图:金丝燕们在燕屋内筑巢
尊重自然的当地人发觉这一现象后,主动出让二楼及以上的房间给金丝燕筑巢,自己则搬到楼下居住。还有不少人家特意模拟金丝燕在野外生存环境,开始建造燕屋,提供庇护,甚至回放燕子叫声吸引“租客”。一代又一代,燕屋俨然成为一个个庞大的宗族宅邸,帮助金丝燕保护着柔弱的幼崽。
当雨季来临时,热带雨林能给金丝燕带来充沛的食物,燕农也大多在此搭建燕屋,吸引燕子筑巢。来自印尼燕农家族的大叔安东,与这群熟门熟户的金丝燕常年相伴,对金丝燕的习性了如指掌。安东是金丝燕的好朋友,秉着对金丝燕的深厚情感,他常常一个人跑到雨林深处,为金丝燕们钻研和建造燕屋。

图:燕农安东讲述自己对金丝燕的喜爱
燕农在与金丝燕漫长的相处岁月里,早已摸清其中门道——不包吃,只包住,二者的关系如同一对熟稔的房东租客,等到小金丝燕们长大离家,也到了租期届满的时候。这时,燕窝作为巢穴的使命也就此完成。如果燕农们不采摘燕窝,等再次到金丝燕唾液分泌期的时候,“租客”们将不得不重新寻地筑巢。于是怀着感恩之心,燕农们将燕窝摘下,为金丝燕腾出下一次繁育的空间,也把这份珍贵的礼物回赠人类。
自然的美,在于生命的延续和未来的无限可能。在这颇有原始风貌的加里曼丹岛上,人类需要学会不再像个主宰者,而是作为参与者,和其他生命好好相处。万物皆有灵,燕农提供金丝燕舒适的燕屋居住,金丝燕馈赠燕农们珍贵的燕窝答谢,这是当地燕农与金丝燕达成的上百年的默契。
异国伙伴有匠心——碗燕诞生记
在印尼三宝垄,来自福建柘荣的黄健又一次前来祭拜600年前的“燕窝祖师爷”——郑和。这位曾经的数学老师不甘于两点一线的生活,年轻而又热衷于冒险,他向往去更广阔天地闯荡。1997年底,黄健远赴重洋,从印尼考察回来后,倾其所有,创建了燕之屋的前身——厦门市双丹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专注燕窝的研究和经营,从此与燕窝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黄健与当地人合影
黄健笑称自己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工人”,因为在燕窝原产地,金丝燕的数量每年都以几百万计。他和安东是相互信任的异国伙伴,安东小心翼翼采摘下的原盏燕窝,送到印尼的原始工厂进行基础的挑毛处理;而黄健会千挑万选为品质负责,订走品质拔尖的燕窝。黄健认为,只有层层挑选的顶级燕盏,燕条更长,韧度更佳,才是匠心成就一碗好燕窝的基础。

图:燕之屋·碗燕生产线
在过去,中国燕窝行业多年来缺失标准和完整规范,无具体标准判断燕窝品质的优劣。2011年,燕之屋作为燕窝行业引领者,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牵头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行业标准《燕窝质量等级》,历时三年研究探索和不断优化,燕窝市场才真正做到井然有序,消费者才能放心享用到一份高标准严要求的燕窝产品。
黄健注意到,对用户而言,在家炖煮燕窝有诸多不便之处。他决定除了干燕窝之外,再开创一款“开碗就能吃,一碗足一盏”的标准化产品。为此,他招募800名拥有飞行员视力的挑毛女工,打造一条有温度的高标准流水线。全手工挑毛、全工厂机械流水线化品控、人手的细腻和机械的精准、无间的配合和匠心的打磨,让高端即食燕窝开创者——燕之屋·碗燕,在燕窝行业里面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品类,更便捷、更营养、更美味、更安全,也成为碗燕出彩的四大特点。

图:林志玲亲临燕之屋·碗燕的生产基地
从不安分的教师成长为中国燕窝教父,黄健靠的是20年来专注燕窝行业的执着与创新,靠的是永不缺席的责任与担当,靠的是宽阔如海的胸怀与格局。不同于以往只身一人闯荡印尼的孤注一掷,如今黄健有数百万金丝燕和800挑毛女工一起前行。他相信,人生无落点,所到即山海。未来,黄健仍将不忘初心,继续带领燕之屋,肩负“燕窝行业引领者”的担当,让中国古老的燕窝食养文化历久弥新、日益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