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查看。

知道了

壶里有星空?燕之屋《了不起的匠人4》玩转玻璃人生

2019-06-11
       它是火的交融,也是光的传递。它是通透而多彩的艺术,是柔软与坚硬的完美融合。它,是玻璃。当火焰和光明给予它奇妙的变化,就是玻璃在艺术家手中翻动的时刻。在光影流离、独具魅力的美感背后,埋藏着一则则你不知道的故事。
 
       在中国,现代玻璃艺术发展不过20年的历史,这个年轻的领域中活跃着一群开拓者,他们在学习、探索、创造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玻璃艺术风格。本期燕之屋《了不起的匠人4》带你认识玻璃艺术领域里的先行者,在黑暗的窑炉里,看玻璃和火焰共舞。
 
       王建中:人如玻璃,透明坚韧
 
       1999年,王建中参与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玻璃艺术专业,并撰写了《世界艺术史》,从此打破了国内对于玻璃只停留在生活日用品的认知,开启向普通民众普及当代玻璃艺术的先河。他效仿中国传统书画创作手段,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惊艳绝伦的玻璃艺术作品,高山流水、深壑大川、宇宙洪荒都成了他的灵感。
 


图:王建中研读玻璃艺术书籍

 

       身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王建中,最初学习和教学的内容都是围绕陶瓷艺术。按学校的要求被迫转行后,王建中开启了第二人生。45岁那年,王建中下工厂学艺,从吹制玻璃的力气活从头学起。经历一次长时间的创作后,王建中热切期盼着成品,却没想到在开窑时,作品全坏了。第二天,他重整旗鼓,将一切继续。他总结,人格要像玻璃一样,经历火烤,百折不挠,变得透明坚韧。
 
       王建中在艺术创作上追求变幻莫测、令人难以预想的艺术效果。在听完《多瑙河之波》这首圆舞曲后,他深受感动,根据对乐曲的理解,结合玻璃材质的特性,创造出同名的玻璃作品,并在国家大剧院展出。王建中用“凝固”的作品,呈现出河水流淌翻腾时所表现的韵律感、美感,将多瑙河边千年的兴衰荣辱展现在世人眼前。



图:王建中作品《多瑙河之波》 

 

       从一无所知到成为玻璃艺术的大师,王建中凭借坚持和信仰,在玻璃艺术的领域闯出一片广阔的天地。一如王建中的开拓精神,冠名《了不起的匠人》的燕之屋,同样有着执着的信念和匠心。1997年,燕之屋创始人黄健先生,自新加坡回国投身燕窝事业后,就不断开启新的尝试,发起特许连锁经营模式,采用“现点、现炖、现吃、现送”的服务模式,推出开碗即食的碗燕……最终让燕之屋从一个初露锋芒的企业成长为富有影响力的品牌,一心只为用户奉上一碗好燕窝。
 
       王沁:以器载道,宁静致远
 
       出生景德镇的王沁在上海开创了一家工作室,希望纯粹支持艺术创作,想把精致典雅的玻璃艺术带到日常生活中。2004年起,他一直致力于发现玻璃材料的更多可能性与表现主题,探索并创作出“文房器皿”、“乌有园”等一系列充满水墨丹青、园林楼阁等极具中国风的玻璃艺术作品,被苏格兰皇家博物馆、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图:爱生活的王沁用玻璃做猫窝 

 

       在王沁心里有着一方纯粹温暖的玻璃世界。他还用玻璃给工作室的流浪猫做猫窝,把对玻璃的探索融入生活的细节。每天下午,在上海玻璃博物馆还有一场以玻璃为载体的舞台剧热力剧场准时上演。王沁的团队从普通的设计师和技师变成舞台的主角,用“梦”的主题向人们介绍玻璃“易碎”、“延展”等等特性。
 


图:一场以玻璃为载体的舞台剧

 

       最近王沁在创造一款星空壶,想呈现东方的整体审美趣味——喜欢朦胧含蓄,而非过于清透。他大胆选择黑料,把星空融入壶钮里,希望人们泡茶时看到深邃的空间,使人静心静气。壶嘴大小、氧气含量都是星空壶成功的重要指标。在报损率高达60%情况下,王沁将次品一个个锤掉,只为一件好作品。他说,工艺品最高的审美标准是: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王沁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用一颗淡泊的心创造出上好的玻璃艺术作品。和王沁一样,燕之屋同样千挑万选,只为将一碗好燕窝呈现在世人眼前。碗燕秉持了燕之屋一贯以来对产品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全程采用纯手工挑毛,历经49道工序精工细作,121度1140秒恒温独立炖煮、通过核心技术,实现零添加剂、零脂肪、零亚硝酸盐、和零胆固醇的四大突破……这般对产品质量专业与匠心的追求,也是一种极致的艺术。
 


图:燕之屋·碗燕冠名本节目 

 

       虽然中国玻璃艺术只有短短20年光景,但王建中和王沁用爱与热情开拓,把玻璃艺术带回生活的一杯一盏,赋予玻璃温暖的全新感受。不管时代变迁,燕之屋始终将挚守匠心,把燕窝研发变成一项精益求精的艺术,让古老的燕窝,持续散发生活的温暖。燕之屋携手《了不起的匠人》第四季,手艺新番,开启滋养新征程。下个周二,我们优酷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