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之屋《了不起的匠人4》:坐看青瓷生出“山水天色”
2019-06-20
本集景泰蓝与龙泉青瓷的跨界演出,是一次传统与创新的大胆融合。陈爱明将君子情节融入青瓷烧制,不见雕琢之气,唯有悠远之境界。国礼设计师申文广站在传统的肩膀上大胆创新,师古不泥。
申文广——师古不泥,国礼常常走向世界
朴素的铜胎逆袭成光彩绚丽的景泰蓝,一切全仗于匠人的巧手。但作为这一流程的实现者,申文广却并不将自己看作匠人,而定义为一名“有匠人精神的设计师”。身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国礼设计师,申文广将中国传统皇家御用的景泰蓝变成别具一格的庄重国礼,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

图:申文广专注国礼手作
即使中国现今有许多工艺品已经纳入“非遗”项目,但申文广不希望它们只成为被保护的对象,他希望中国工艺品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和技艺。
近期他创作出更具实用价值的提梁盒,又一次“意外”地崭露头角。提梁盒的设计体现出“龙凤家和”的美好寓意,又兼具浓烈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因此被外交部礼宾司作为国礼送给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夫人。为便于国际间的文化传播,申文广还赋予提梁盒一种简化的别样美感,希望在传统纹样中找到可以与世界分享的中式理念。

图:申文广及其作品《龙凤家和》提梁盒
创作国礼若是命题作文,下班之后就是申文广的课外时间。他更愿意沉下心,做自己喜好的创作,寻求自我平衡。他的作品《山水间》珐琅香薰,首次把皇家工艺景泰蓝融入文人气质的太湖石和青瓷,器型经典、色调典雅。他在学习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去芜存菁、融入时代特色,大胆运用新工艺、新材料,真正做到师古不泥。
站在传统的肩膀上,申文广才得以创新,创造出一件又一件的国礼。而燕之屋自1997年进入燕窝市场,就在传承传统燕窝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大量实践归纳,整理出一套燕窝美食制作流程和基本规范。不仅如此,针对人们普遍存在的炖煮燕窝的难题,燕之屋不断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等方式,挑战行业发展的重力,创造性地推出高端碗装即食燕窝——碗燕,以开碗就能吃的产品优势,引领燕窝行业新风尚。
陈爱明——器型在心,灵感处处为我所用
生在素有“浙南林海”之称的浙江龙泉,对于陈爱明来说是一大便利。作为一位专注于龙泉青瓷创作的匠人,陈爱明把40年的生活累积全倾注于作品之中,他处处强调,作品灵感常常来源生活。
最近要创作的作品《牡丹序》在装饰上需要满工设计,为此,他走到山林寻找灵感。他看见瀑布流水哗哗,初始盛,过后散,心想:“口沿一截,上釉可以更厚,渐变效果如同瀑布之水涌出。”他又见山间起大风,乔木竹林,相继晃动,犹如波涛,海浪接踵。陈爱明觉得,我可以用跳刀的手法加重用力,使得青瓷有叠翠深浅变化。一团团本无固定形态的泥巴,就这样在陈爱明的灵感中生出山水天色。

图:陈爱明将泥巴生出山水天色
如同文与可画竹,陈爱明造瓷也胸有成竹。为达到“器型在心,已然有底”的境界,陈爱明刚做学徒时天天揉泥,即使手腕痛,贴着伤痛膏,他也跟着师父照做。而每一次的烧窑,陈爱明则坚持昼夜不分地守在窑炉旁,30个小时都是常有的事。陈爱明对青瓷的执念从未放弃,这样的君子情节最终造就了一位中国青瓷艺术大师的诞生。

图:陈爱明指导徒弟们做瓷
自然的馈赠就是最好的灵感和表达。一如陈爱明在林风瀑布间亲近自然、谋求灵感,燕之屋的燕窝也是来自大自然恩赐的礼物。燕之屋从源头做起,精选东南亚野生金丝燕燕窝,从基本的原料筛选上保证燕窝的高品质。纯手工挑毛,高温杀菌,零添加剂、零脂肪、零亚硝酸盐、零胆固醇,只为匠心呈现一碗好燕窝。

图:燕之屋·碗燕,匠心只为一碗好燕窝
申文广和陈爱明,一位站在传统的肩膀上寻找设计的原力,基于过去,也看向更远的手艺并融合新生;一位用40年将青瓷的大道至简刻入骨髓,也传承后人。在他们的手中,从大国重器到生活小件,再现东方色彩的不同风韵。而燕之屋也在传承民族饮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推出便捷、安全、美味、营养的碗燕产品,让燕窝食养文化历久弥新,绽放出更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