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查看。

知道了

穿墙透壁,千年传承——燕之屋《了不起的匠人4》揭秘中国古建筑守护者

2019-06-05
       建筑不仅是科学技术,也是人文艺术的结晶。从北京故宫到永乐宫,从黄鹤楼到应县木塔,中国古建筑流传至今,以其木质弹性架构的精妙严谨,以及楼宇布局的方正规整,深受古今中外建筑爱好者的推崇。
 
       建筑大师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一书指出,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而在时间推移中,现代建筑在生活场景中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在传统建筑日渐式微的当下,如何将这项中华文化的瑰宝流传下去,成了建筑爱好者们竭力探索的难题。本期燕之屋《了不起的匠人4》走进中国传统建筑守护者的世界,一榫卯,一斗拱,接力传承中国文化。
 
       刘文辉:积木匠人,千年斗拱新传承
 
       以将近不惑的年龄,考取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山西汉子刘文辉目前从事古建筑艺术微缩模型的制作以及传统文化木艺品的设计与研发。刘文辉迫切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将中国古建筑这一高于殿堂的艺术和文化,通过双手,融入寻常人之间,重新唤起大众对古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图:手工雕刻,刘文辉追求极致木艺 

       要做古建筑模型复原,并非易事。为了目前正在研发的第四代宋式斗拱积木,他特意从老家召集20多位木艺匠人,一起实现木头间的完美契合。一个零部件,三代做斗拱的老师傅反复修改几个月,仍然不被他接受。严苛的刘文辉决定自己动手,坚持还原宋史斗拱中本是柔曲外形的月梁,从重新设计到手工雕刻,就耗时费了两个月。而他觉得人生最大乐趣在于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追求最喜欢的事情。
 


图:刘文辉把古建的积木艺术教给新生代

      和刘文辉一样,面对热衷的行业,燕之屋同样有着执着的信念和匠心。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燕之屋也在不断地迸发出新的创造力,以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推陈出新,创造出开碗就能吃的碗燕。从燕窝的新式食用方式出发,引领着传统与时尚兼容的新生活。
 
       李乾朗:古建画师,穿墙透壁绘历史
 
       人们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李乾朗身为古建筑学者也会弹吉他、玩音乐,看起来像极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他已年近70岁,稳坐台湾古建筑研究的“第一把交椅”,与他热爱的古建筑,打了大半辈子交道。
 


图:古建筑学者玩起木吉他,好不潇洒

 

       李乾朗曾花20年的时间重走梁思成之路,用画笔代替观众的眼睛,领略中国古建筑的内里之妙,《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是他毕生中国古建筑考察的心得总结。书本涵盖了神灵殿堂、帝王国度、众生居所3个主要面向、16大类建筑,深入探索51座经典个案。时间由秦汉以迄明清,空间遍布中华大地。李乾朗以剖面、掀顶、鸟瞰等透视角度手绘经典古建筑,然后将古建筑未能表达的话,以图画的形式,将中国古建筑空间美感与内外玄机展现给世人。
 


图:李乾朗在光影之间描摹古建

 

       正如李乾朗所说的:“人贵乎创造力,你踩出去多大一步不重要,智慧是累积的。”一如20多年来,燕之屋用卓越品质引领燕窝行业不断积累智慧,坚守燕窝行业,传承古老的燕窝技艺,坚持古法手工挑毛,49道工序严谨规范;121℃恒温,1140秒炖煮,科学精准。在这个时代,燕之屋全然奋力迈出了品质生活的一大步,一心为消费者呈上高品质的好燕窝,这份匠心,多年来从未动摇。
 
       不惑之年的破釜沉舟,又或是五十年如一日,都是少年狂热,不负此生的恰好时刻。刘文辉和李乾朗,一位将古迹实体变得可触摸,一位在平面里3D建起高楼,他们在用各自的方式,让古建文化与今人近距离相遇。
 


图:燕之屋·碗燕冠名本节目 

 

       燕之屋专注于让现代人遇见传统的燕窝技艺,用匠者之心,为他们雕刻着一份来自过去古老时光的礼物。燕之屋携手《了不起的匠人》第四季,手艺新番,开启滋养新征程。下个周二,我们优酷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