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害羞?警惕这个错误做法!燕之屋《爱的小屋》倾情放送
2023-06-01
有的孩子,天生自来熟,人见人爱;有的孩子则相反,遇到陌生人甚至都不敢打招呼,往后一躲,小脸涨得通红,十分害羞。孩子这层害羞的面纱,从何而来?究竟如何引导孩子,才能提升他的社会适应力?本期,由燕之屋独家冠名电台节目《爱的小屋》广州站邀请到家庭教育指导师梁轩明老师,陪您一同探讨孩子害羞的奥秘。

图:家庭教育指导师梁轩明老师做客《爱的小屋》广州站
孩子3、4岁以前,出现害羞的情况是正常的。比如,不熟悉的人或陌生人一抱,不乐意,哇哇大哭,他就是害羞、害怕。但随着他探索世界的目光和脚步放开,慢慢地他的胆子也就肥了,也不那么害怕、害羞,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过程。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是容易害羞,甚至过度害羞,这就要引起我们家长的注意,尽可能地、多维度地看待孩子害羞的问题,挖掘真正原因,从而高效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孩子为什么容易害羞?在节目中,梁轩明老师分析了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基因遗传。从基因角度去看待,孩子天性就是比较害羞。一方面,也许是粘液质体质的缘故,他属于安静型的;另一方面,如果家长本身就是属于文静内敛气质,孩子也可能会遗传到。第二,环境影响。家庭、学校、社会等等环境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害羞的特点。第三,经历影响。孩子对外表达、分享时,遭遇过受阻经历,孩子心理受到冲击,就不敢表达,变得害羞。第四,情绪影响。孩子也会有情绪问题,当下的情绪状态不好,他的表现是害羞,又或许其实他是在害怕。
面对容易“害羞”的孩子,家庭教育指导师梁轩明老师指出错误做法:给孩子贴“害羞”标签。家长带孩子出席各种场合,应该都遇到过类似状况,遇到熟人,拉过孩子,“来,叫叔叔、阿姨。”然后孩子沉默不配合。家长只好无奈一笑,“这孩子比较害羞。”孩子听了就想,哦,原来这是害羞。他就把自己定义成一个害羞的角色,并代入其中,扮演起来。这个“害羞”标签也就越发应验。也有的会说,“这孩子,在家不这样的,一到外头就害羞。”这也是家长在无意识间给孩子贴了标签。
其实孩子很聪明,也知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包括我们家长,成年人身上,也存在这种多面性的应变特点,面对不同群体不同环境,代入不同状态。但孩子的害羞问题,如果任由发展,就会对孩子未来产生影响。首当其冲就是人际交往的问题,后面乃至事业、家庭等方面。再者,就是自我内在冲突问题,因为害羞,不敢表达,也不好意思释放情绪,他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乃至自暴自弃。所以,习惯性地给孩子贴“害羞”标签的家长要注意,与其贴标签,不如多鼓励。
害羞,不是孩子的错,很多时候,只因我们家长没给予孩子内心的力量。然而,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呢?在本期《爱的小屋》节目中分享了四招方法,引导孩子,提升社会适应力。
接纳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方式启发
如果孩子天性害羞,性格本来安静内敛,是粘液质的体质。那么家长就要懂得接纳孩子的状态、情绪,他就是害羞的,不必强求。然后,通过轻松点的游戏方式,引导孩子多去尝试,慢慢磨练他的秉性,一步一个阶梯,不断唤醒他内心的力量。渐渐地,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共情接纳,他会知道原来无论我现在的状态怎样,爸爸妈妈都是爱我的。他会非常有安全感,并且信任家长,如此,家长的引导也会更奏效。
创造安全的环境,鼓励孩子走出去
前面提到,孩子在家在外的表现不同,其实就是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孩子产生害羞的表现。家长不妨创造一些让孩子感到舒适的环境,增加孩子的社交机会。比如周末露营,约上朋友或孩子的好朋友一家,一起游玩,此时此刻的环境,孩子是感到安全的,也不那么害羞。所谓高效陪伴,不是说单纯地陪在孩子身边,而是有技巧、有方法、有结果的陪伴,这也是对孩子体力、脑力的多重考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基于孩子的性格特质,为他创造安全的环境,鼓励孩子,大胆去表达、分享、探索不一样的精彩。
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学习情绪管理
很多孩子,在害怕的情绪下,不愿意说话。家长就会觉得,“这孩子,怎么突然害羞了?”没准就是因为某件事情或某一个印象,比如临上舞台表演等,这些事让孩子感到害怕、退缩。这需要家长细心地觉察孩子的状态,同时,引导孩子去认识这个情绪,比如说,“爸爸/妈妈感觉你现在很害怕……”孩子就知道,他现在这个情绪状态是害怕。继而,我们再通过提问的方式,清楚孩子情绪的来龙去脉,多鼓励孩子,给予孩子动力和勇气,引导他与自己的“害怕情绪”做朋友。情绪是没有好坏的,重要的是认识到它后,我们该如何对待,怎么做。通过共情、发问、鼓励的方式,一点点引导孩子认识并掌控情绪,走出害羞区。
孩子心理创伤,请第三方介入
如果孩子是因为过往经历而造成的害羞或是表达受阻,比如被家长粗暴地、不耐烦地打断,孩子就容易出现心理创伤,潜意识里就会拒绝和家长的沟通,家长的教育陷入了失效状态。这时候,可以请第三方,比如孩子更加亲近且信服的人,或是直接由家庭心理咨询师介入,帮助孩子疏导心理,重新链接家庭系统。

图:家庭教育指导师梁轩明老师做客《爱的小屋》广州站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不再害羞》一书中说,“害羞,是孩子正常的性格,家长要用足够的爱和信任,帮助孩子勇于大胆表达自己。”多一些关爱,少一些苛责,燕之屋秉承“因爱而生,用爱滋养”的美好初心,始终关注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坚持在教育领域开展公益活动,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关爱和守护。愿节目的播出,能帮助家长缓解孩子紧张的状态,揭开害羞的面纱,给予孩子更多的勇气和底气,建立社交自信。由燕之屋独家冠名电台节目《爱的小屋》广州站每周四12:00-12:30,广州新闻资讯广播FM96.2辣妈当家节目、广州新闻电台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期待您的收听!